“关注民生福祉,聚集民生发展”系列报道⑨
垃圾分类,提升了龚村人居环境。
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/图
8月9日,在东坡区白马镇龚村见到村民先凤娇时,她正在将西瓜皮和塑料瓶分别投入家门口黄、绿两只垃圾桶中。“垃圾分类我们做了一年多了,很简单,可腐烂的投入黄桶、不可腐烂的投入绿桶。”先凤娇说。随后,村里的保洁员将“可腐烂”的垃圾收集后,运到地库进行有机生物降解,变成有机肥料回归农田;对于“不可腐烂”的垃圾,则二次分类成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,运往镇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。
“在白马镇,我们对农村生活垃圾采取‘两次四分’分类法,以农户为单位,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,就地资源化分类利用。”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。此外,该镇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、红黑榜、五亮评比等活动,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良好的群众基础,目前,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90%以上。
在东坡区土地乡花桥村,记者看到一位村民正在打包垃圾,只见他将废弃的纸箱压扁装进环保袋后便径直朝“垃圾银行”走去。“这是我打包过来卖给垃圾银行的东西,估计能卖好几十块钱。”该村民高兴地表示。
一个简单的垃圾打包行为,就能为村民换来几十元的经济收入?该村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惑,“这是我们村上的‘垃圾银行’,投入试运营以来,垃圾回收收益是村民尝到的第一个甜头。”为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,土地乡在深入调研各种垃圾回收模式后,引入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,在花桥村建成了东坡区首家无人值守的乡村垃圾银行。
“垃圾银行”依托微信平台24小时运营,以操作简单方便、回收价格透明、收益在线提取、人人都能参与等优点,使农户参与垃圾回收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得到充分调动,把村民从环境保护的“旁观者”转变为“倡导者”、“参与者”,该村负责人表示。
做好农村垃圾分类,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有效路径。近年来,东坡区以提升垃圾分类有效处理为契机,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机制,确保农村生活垃圾“分类资源化利用、分级减量化运输、就近无害化消纳”治理模式常态化运行。
这只是全市农村垃圾处理的缩影。垃圾分类看似小事,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。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,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,2019年,我市将配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工程写入民生工程,在全市选择200个村(社区)配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,确保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广率达30%以上。
【采访后记】
垃圾分类,小事不小、攸关民生。
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,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,提高农民人居水平的新探索。在生态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,我们不仅要看到垃圾分类减量后带来的经济效益,还要看到其对社会产生的生态价值。要更加广泛地进行宣传发动,调动农民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、责任感。
“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,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。”让我们携起手来,将一件一件“垃圾分类”的事情办实做好,让农村的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、环境更优美。